這篇文章原本應早點發出,卻因兩個原因而延後。其一是工作繁忙,實在難以抽出時間;其二是我到高雄旅行,令原定星期一刊登新文章的計劃暫停了。這段突如其來的意外,反而讓我靜下來,思考了一個主題——我們在生活中,是怎樣看待自己與天主的關係?我們是否曾因忙碌,而忘了愛?

愛是感覺,也是行動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談論「愛」。我們愛家人、朋友,孩子愛玩具,我們也投入於興趣或工作。但愛,可能不只是感覺,更是行動。當我們說愛天主、愛教會,這份愛該如何實踐?我們是否曾因疲累與事務纏身,而忽略了回應這份愛的行動?

這次旅行給了我一個提醒。原本安排在主日參與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的彌撒,但因打風關係,彌撒取消了。那刻的感受令我反思:我是否願意多走一步,主動尋找與天主相遇的機會?

渴望親近——像那位福音中的小女孩

看,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,從後面走近,摸了他的衣服繸頭,因為她心裏想:「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,我就會好了。」 瑪 9:20-21

這份信德、這份渴望令人感動。我問自己:我有這份渴望嗎?於是我翌日走到教堂門口,即使大門未開,我仍停留門外片刻,靜靜開始簡短祈禱。

最終,在返港前一天,我和太太再度前往,終於得以在聖堂內作祈禱。那刻,我深深感受到:若我說自己愛天主,是否也願意以具體行動去親近祂、尋找祂、與祂相處?

在日常中建立關係

我們常向天主祈求保守、順利和平安,因為我們相信祂是我們慈愛的父。但這份愛,是否也能由我們回饋?

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陪伴耶穌,就如我們與朋友聚會一樣?我們可以透過朝拜聖體、修和聖事、祈禱和默想,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。即使沒法長時間留在聖堂,我們是否能在搭車時讀讀當日的福音,默想一兩句話語?

生活就是信仰的場景

這次因旅行延遲更新的經歷,對我來說是一個溫柔的提醒。當我們在尋找聖召,或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天主的愛時,不妨同時主動去創造與主相遇的時刻。

就像我們會約朋友吃飯,也可以「約」耶穌——用一段時間,單單與祂同在。不論是朝拜聖體,還是在生活中默默地為別人祈禱,都是一種愛的實踐。

我最近購買一本書,談到「同耶穌住下:若望福音的門徒之道」這個主題。當我開始思考這句話的意義時,我不禁問自己:若耶穌真的與我同住,我的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?我會有什麼回應?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?

結語:讓愛從內心延伸至行動

我們的天主是一位不計大小事、不嫌我們微小的主。但建立與祂的關係,正如任何人際關係一樣,需要時間、對話與心的投入。

願我們每天都嘗試從生活中抽出片刻,與祂共處,聆聽祂的聲音,也讓我們的愛不僅停留於言語和感動,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個選擇中,實踐出來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