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「Light in Silence」這個計劃的緣起。這一切都始於2024年梵蒂岡之旅。當時,我們在旅程的前三天,集中探討了三個核心問題:
- 天主真正想讓我做什麼?(What does God really want you to do?)
- 天主將我放在哪裡?(Where does God place me?)
- 天主的願景與我個人的使命是什麼?(What is God’s vision and my personal mission?)
透過這三天的反思與祈禱,我寫下了自己的願景,包括我希望如何豐盛天主創造的大地,以及如何為社會帶來福音,使更多人信靠基督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畫了一些圖案來表達我的想法,其中包括代表十字架、香港的獅子山、香港的高樓建築物,還有一群人帶著耶穌的光,像燭光一樣帶領他人。這些圖案不僅代表了我對未來的期望,也讓我感受到內心的平安。

逆境中的希望
在反思的過程中,我深刻體會到,即使在逆境中,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希望與光芒。這幾年,香港的生活環境充滿挑戰,許多青年和青年工作者感到迷茫,彷彿失去了方向。他們像在漆黑的環境中摸索,不知道該往哪裡走,甚至感到無助和無力。這種感覺讓人害怕,甚至可能讓人放棄希望。
然而,我深信,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,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天主的光、耶穌的光。這份光能讓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,並繼續前行。於是,我將這些想法整理出來,並透過一些工具找到了共通點和關鍵詞,最終形成了「Light in Silence」這個計劃的名字。
青年的軟弱與需要
在計劃的醞釀過程中,我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:25-35多歲的青年人,雖然社會期望他們自立並照顧自己,但實際上,他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。他們也會感到軟弱、無助,甚至有時會感到窒息。這種感覺在2023年時,我自己也深刻體會過。當時,我感到非常痛苦,卻找不到人分擔這份壓力,彷彿只能獨自承受。
我希望透過「Light in Silence」,讓同齡的朋友知道,他們並不孤單。在信仰中,他們可以找到幫助;在身邊,也有人願意與他們同行,分擔他們的困難。
同行的力量
有一次,我和一位老師談話時,我對他說:
「過去五年,你走得很辛苦,現在我有力量了,讓我來陪你走。當你恢復過來時,我們再一起前行。」
這句話不僅對他有意義,對我也非常重要。因為它讓我明白,我們不必獨自面對困難,而是可以與他人同行,共同經歷和消化生活中的挑戰。
這種同行的感覺,就像兩支火柴:一支火柴很快就會燒完,但如果兩支火柴一起燃燒,它們的光芒會更持久、更明亮。更重要的是,這份光可以延續下去,照亮更多的人。
Light in Silence 的使命
「Light in Silence」這個計劃,正是希望在寂靜的信仰生活中,為那些感到無助的人帶來希望與光芒。我希望這個計劃能夠延續和發展,雖然我不知道它能走多遠,但我相信,天主明白我們的心思,也會回應我們的祈禱。願天主帶領我們,讓我們有力量繼續前行,並將這份光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讓我們一起在寂靜中尋找希望,並在信仰中找到力量與平安。
發佈留言